2017-03-10 17:33:14
要解决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,解决资金瓶颈、实施金融下乡、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至关重要。
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金融机构“想为不敢为”
作为来自金融界的全国人大代表,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表示,随着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,金融资源支持“三农”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。
近年来,尽管农村土地确权、定向降准、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、“三个不低于”等大量政策及监管措施先后出台,积极引导和激励信贷资金向“三农”领域倾斜,但农业天然的弱质性、农村信用体系尚不完善、无法取得有效抵押物等诸多“瓶颈”,使得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,常常“想为”却“不敢为”。
打通金融下乡“瓶颈”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
为此,韩春剑建议,转方式,以“大金融”促“大农业”,推动金融服务产业化,改变传统农村金融过多着力于小额、分散“农户贷款”的定位,重点先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规模化“大农业”上做文章、下工夫。要创新投贷联动方式,助力农业转型升级。扶持优质、有潜力、高成长性的农业龙头企业或项目,通过科技改造提升其硬件水平和科技含量;通过投贷联动,注入大额资金,使其在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迅速转型成长。要探索财政资金金融化运作。统筹整合好政府各部门、各条线的财政补贴和贴息,用金融的手段来放大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。
同时,可以由政府牵头,建立“政银保”合作农户信贷担保基金,通过财政投资、企业参与、发行金融债券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,为涉农主体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担保和损失代付。
韩春剑表示,政府要搭平台,主导建立有效的农村金融信用及担保体系。解难题,逐步打通涉农贷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多试水,以“互联网+金融创新”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发展,为“三农”发展提供资金支持。
报道刊发于2017年3月9日《湛江日报》